山高谷深,沟壑纵横,特殊的地形造就了贵州美丽的自然风光,但也给当地百姓外出设下了重重路障。唯有逢山开隧、遇水搭桥,才能冲出重山阻隔。如今,一座座大桥连高山、越峡谷、跨江河,让贵州实现了从“千沟万壑”到“高速平原”的巨变。近日,记者走进贵州六盘水,揭秘超级大桥是如何建成的。
(相关资料图)
01
1小时车程缩短至1分钟
牂牁江大桥不一般
在贵州省六盘水市晴隆县和普安县交界处的牂牁江边,一座全长1849米,主跨1080米的纳雍至晴隆高速公路牂(zāng)牁(kē)江大桥正在施工中。
贵州交建集团子集团贵州公路集团纳晴15标项目副经理侯云江引导记者乘坐施工电梯,向上攀登到了牂牁江大桥的5号墩主塔。侯云江介绍,现在主塔高度是248.1米,相当于88层楼高。
从此处眺望,2条施工猫道宛如在牂牁江两岸架起了跨江“天道”。侯云江表示,猫道就是施工辅助平台。之所以叫猫道,是因为它中间是一个抛物线,两边是直线,形状像猫的耳朵一样。
虽然猫道这个名字听起来还挺有趣,但实际站在这距离地面200多米高,长达1000多米长的高空猫道上,可以说是如同踩在一张悬空的“大网兜”上。
透过脚下的猫道孔洞,记者可以清晰地看见牂牁江以及两岸的山地。猫道上,每隔半步就牢牢钉着一根木条,靠着这些木条,记者的高空行走变得容易不少。而每天都在高空作业的施工人员们在猫道上早已是健步如飞。
除了猫道,现场一条由199股、每股91根钢丝束成的钢缆也吸引了记者的注意。
侯云江介绍,牂牁江大桥主桥结构形式为双塔单跨钢桁梁悬索桥,大桥采用高强度镀锌铝稀土合金密封钢丝绳吊索,替代传统的平行钢丝吊索,这在桥梁界属于国际上的首次使用,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
侯云江:现在我们正在进行主缆的架设作业,主缆制作过程中添加了稀土合金元素,可以大大提高主缆的防腐性。
近年来,贵州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牂牁江大桥只是其中的一处缩影。目前,贵州高速公路里程已经达到8368公里,公路桥梁超过2.8万座。世界前100座高桥有近一半在贵州,前10座高桥中贵州就占了4座。
据了解,牂牁江大桥建成后,两岸车程将由现在的1小时缩短为1分钟,真正做到了天堑变通途。
02
世界首座钢桁-混凝土组合拱桥蓄势待成
滑道精度可控制在1毫米以内
在贵州复杂的地形地貌上,要想把大桥设计图纸“写”进现实,无论对于大桥的设计者还是施工者来说,都是一场“大考”。
在另一处乌蒙山大桥项目的施工现场,记者看到眼前的乌蒙山大桥桥区正位于V型峡谷地带,两岸是绝壁陡峭,在这样的条件下建设一座大桥,是极其困难的。
12标项目总工宗卫告诉记者,该桥采用了钢桁-混凝土组合拱桥这种全新的桥梁结构形式。前期实验测试显示,这种桥型具有自重轻、稳定性高、耐久性好等特点。
宗卫:上部拱圈的重量减轻了,对两岸拱座的荷载也减少了,所以拱座开挖方量就可以减少。从目前乌蒙山的地形地势条件可以看出,大桥两边的坡度比较陡,开挖难度比较大,开挖方量过大的话,对生态环境保护也是不利的。另外,重量减少了,我们就可以实现预制装配化,减少高空的作业量。
预制装配化指的是,桥体的部分结构可以进行模块化处理,在地面提前组合完成后再通过缆吊系统进行高空吊装。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这涉及到缆吊系统主锚碇滑道安装的精度问题。
由于这是世界首座钢桁-混凝土组合拱桥,宗卫说,他们在施工方面没有任何经验可循,经过不断的实验和研究之后,他们成功将精度控制到1毫米以内。
宗卫:红色的就是横移的滑块,白色的是混凝土底座。我们在底座上布了三个滑道。同时,我们对滑道的精度要求非常高,把所有滑道的精度都控制到1毫米以内。
03
枇杷、黄牛肉都“走出去”了
桥旅融合带动当地产业发展
如今,一座座桥梁永久建在了17.6万平方公里面积的贵州高原大地上,链接了近126万座山头。桥已经成为贵州交通建设中的精品力作,贵州也成了大自然里的巨型桥梁博物馆。
这些年,贵州积极探索世界级大桥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比如,已经建成的坝陵河大桥与坝陵河桥梁博物馆“馆桥合一”,已经成为集研学教育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中国峡谷大桥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贵州省坝陵河桥梁博物馆工作人员王雨表示,当地桥旅融合项目不仅带动了就业,也帮助了周边产业加快发展。
王雨:节假日和周末的人会很多。到了节假日,游客要提前半个月订房,平常也要提前一个星期订房。同时,当地的枇杷、关岭的小黄牛肉也通过大桥“走出去”了,可以说,大桥的开通直接和间接地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来源 中国之声微信公号
编辑 杨羽
二审 杨韬
三审 闵捷
标签:
经济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