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在与蒙古(以及元朝)作战的政权中,南宋是抵抗时间最长的,从1235年到1279年,持续了四十多年的时间。蒙古似乎一直没有找到南宋的"命门",直到一位汉将的归降,才让忽必烈开窍。经过几年的准备,元朝大军南下,一举灭掉了南宋朝廷,终结了这场旷日持久的宋蒙战争。这位影响宋蒙战争的将领名叫刘整,那么他到底有着怎样的经历呢?
刘整字仲武,是邓州穰城人,此地在他出生71年前就划给了金朝,所以刘整不算南宋人。刘整非常聪明,而且善于骑射,是一位智勇兼备的人物。金朝末年,刘整南下投奔南宋,隶属于名将孟拱的麾下,屡立战功,被称为"赛存孝"(指勇将李存孝)。后来,刘整抗击蒙古有功,被封为潼川十五军州安抚使、知泸州军州事。
刘整虽然为南宋效力,但他却依然受到南宋朝廷的猜忌,以及权臣上司们的歧视、嫉妒。这主要是由于刘整的出身问题!因为刘整不是出生在南宋境内,而是来自金朝境内的归正之人。刘整的顶头上司有两位,一个是吕文德,另一个是俞兴。两人不仅压制刘整的功劳,还企图利用"打算法"来收拾他。
所谓"打算法"是权臣贾似道推行的一项改革,就是详细审理各地将领们的军费开支以及追缴赃款的行为。打算法貌似公正,但当时几乎所有将领都存在这种问题,打算法反而成为打压异己的一种手段。俞兴先派人前来"打算军前钱粮",接着"以军事召整,不行,遂诬构之"。刘整并没有第一时间反叛,而是向南宋朝廷申诉,但没有任何结果。
当时,南宋已经杀死了两位大将,刘整非常害怕,他只剩下两条路,那么等死,那么反叛。最终他选择了第二条路,以泸州十五郡、户三十万向元朝投降,时间是1261年7月。刘整是改变宋蒙战争进程的关键人物,后世史学家认为,"宋元战争后期的关键决策人物,不是伯颜,而是降将刘整"。那么刘整都做了哪些事呢?
第一件事,献策取襄阳。1267年,刘整入朝,在觐见忽必烈时说道:"宋主弱臣悖,立国一隅,今天启混一之机。臣愿效犬马劳,先攻襄阳,撤其扞蔽。"刘整认为要灭南宋,必须先取襄阳,不过他的建议遭到了朝臣的反对。然而,忽必烈却认可了刘整的策略,他任命刘整为镇国上将军、都元帅,领兵围困襄阳城。
第二件事,训练元朝水军。众所周知,水军是南宋的强项,可是在襄阳之战期间,刘整负责元朝水军的建设,他"造船五千艘,日练水军,虽雨不能出,亦画地为船而习之,得练卒七万"。襄阳被攻破后,刘整再度献策,"襄阳破,则临安摇矣。若将所练水军,乘胜长驱,长江必皆非宋所有。"
之后,元朝的水军顺江而下,一路上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在丁家洲之战、焦山之战中,大破南宋水军,最终灭掉了南宋朝廷。不过,元朝的统治者也不厚道,没有让刘整参加灭宋的战争,导致刘整"愤惋而卒,年六十三"。刘整叛宋反映出了当时的南宋朝廷内部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他并非想当叛徒,但却成了叛徒。
参考资料:1.《元史》;2.《新元史》;3.《宋朝军制初探》
标签:
经济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