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行走在寂静的深夜,为供水管道“把脉问诊”,守护城市供水“动脉”和“毛细血管”……他就是合肥供水集团“雷锋精神”听漏队队长,“90后”青年党员张杨,被誉为能和城市供水管道“对话”的“顺风耳”。
日前,张杨和同事在长丰路与北一环交口附近的一处路段进行听漏作业。张杨脖子上挂着听漏仪,头上戴着耳机,手上拿着听漏棒,猫着腰,一小步一小步地移动,听漏仪的探头不断地落在地面上。当走到北一环附近的一栋写字楼门前,路边窨井里的异常水声传进了耳中,张杨停了下来,熟练地撬开了窨井盖,拿着手电筒照去,发现井内有清水在流淌。“这个地方的声音不一样,我判断漏点就在这里,漏水量大概在3吨每小时,一天的漏水量相当于一个普通三口之家2~3个月的用水量。”张杨说。
这就是张杨每天的工作。为提高发现供水管道漏点的精准度,降低噪音影响,张杨多选择在深夜或凌晨工作。“听漏工作看不见、摸不着,考验的是耐心、恒心,只有坚持,不断地进行测试、积累经验,才能及时成功发现供水管道的漏点。”张杨说。
用耳朵聆听城市,用心感受城市,用脚步丈量城市,张杨先后荣获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安徽工匠、合肥青年五四奖章、合肥市爱岗敬业好青年等荣誉。
合肥市供水管网有9900多公里。从事听漏工作多年来,张杨带头检测出漏点3774个,节约水量5025万吨,挽回经济损失约8945万元。
记者 朱震宇
标签:
经济
生活